火星·观||2023年2月投资备忘录

来源: 作者: 创建时间:2024-03-01

2月非常遗憾错过了人工智能的炒作。从策略上我一直看好成长和主题投资相关的类别,人工智能足够大的概念,其实比别的概念炒作在这个阶段都有确定性很多。可惜我还是没有学会做这样的事情。下一次这样的机会我也许会用5-10%的仓位去尝试。人工智能概念的出来,吸引了市场15%以上的资金参与,最热门的交易型资金可能一半以上都被吸走,我们原本的布局,2月本应该是一个丰收的月份,但人工智能打破了它,赚钱很多时候确实是要靠一些运气的。2月上半月市场主要机会走向了从0到1的长期概念炒作上面,共同点是不需要业绩兑现,只要市值不太大并且未来可能性大,提供充分的联想。比如深海风电预期带来的漂浮式风电,人工智能,电镀铜,钙钛矿以及一系列我们跟踪但是觉得兑现还需要时间的行业板块。核心原因在于业绩的真空期和这些东西从未展望和预期过,配合大盘的环境,是一个比较好的炒作窗口。


港股和沪深300我们坚定的没有追涨,并且确实市场也经历了调整。然而也同样遗憾的是,我们因为过于害怕贝塔的调整,而没有敢于逆市买入一些我们真正有信心能兑现业绩的标的,比如港股的酒店,中概的某影视平台等等。经过这几个月的市场反馈和基本面发展,我慢慢认识到我们还是可以提前市场预判中期未来的,只是我们需要改变过去的几个不足:1宏观是比产业更大的维度,央行和地缘政治带来的宏观周期甚至范式变化至少和产业变化一样巨大;2与事实同样重要的是,市场预期了多少事实,也就是博弈和交易,也就是怎么卷过别人的问题;3纠错,如何适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判断。


2023年,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选股,真正找到一批能兑现业绩,并且有远大前程的标的。无论它处于什么赛道,我相信23年都有轮回到它的时候。另外,就板块性的机会来看,可能真正有可能出大机会的还是央企高股息和地产相关,央企这些东西已经没有人提了,五年不涨,但是他们真有那么差吗?这些资产的问题在于,市场为什么要去买?央企的关注度是一个大问题。地产的问题是上行拐点不知道何时到来,但市场预期普遍不高,并且行业已经调整五年。我一直坚定认为消费是不存在系统性大机会的,原因是21年初才见大顶,居民资产负债表并不好,杠杆率高,失业高收入没增长,另外这些资产普遍估值高企。在这些领域,我甚至认为选股都很困难,处处都是高预期低业绩的东西。科技的资产,核心还是看变化的幅度,无论供给端和需求端,特别是供给端的变化,永远都会带来机会,因为这已经是人类的一种信仰,一百多年来的科技进步,让人们永远都会相信总有新科技革命会出现,我也深信不疑,也许5%的利率会减缓科技的步伐,但是它永远不会停止,无论信息,能源还是生命,以及机械和材料的创新,都有永远的新可能性。aigc的广泛讨论,openai的出圈,王慧文的朋友圈,让我重新看到了经济和创新的新火苗。新闻联播每天60%以上的经济内容,也让我对后面两年充满期待,我希望这些乐观不要被“流浪气球”,“渤海吃鱼”这类事情冲掉,但看起来似乎不太可能。


小赢靠卷,大赢靠命,除了命,还要有眼光和耐心。中国改革开放40年,带来了数不尽的机会,正好对应着美国降息40年。一边的红利快结束,另一边的红利同样也要结束。我已经做好准备10年甚至20年靠卷去积小胜,然后用耐心和好运去迎接10年或者20年后新一轮的大周期。我们这代投资人,也许成为英雄和传奇的年龄就在50岁以后了,最伟大的交易获取都不在发展和繁衍上了,而是都在冲突和博弈上。每一个英雄都是在一个大时代之上,依靠赌性坚强胜出的。投资人不必赢得像企业家们那么大,但需要比所有人赢得次数都多,让每个宏观时代和产业的腾飞都尽量有我们的身影。


2月下半月比较重要的变化:一是新华社的檄文和王毅的讲话,以及种种中央为冲突做的的准备工作,中美冲突一定是要加速了,中国开始反守为攻,不再一味隐忍;二是美国通胀数据和经济数据超预期;三是中国经济复苏预期兑现,从而对政策的预期力度持续下修。中美冲突的事情我个人比较意外加速的如此快,中央已经越来越做好准备,开始转守为攻,一个新的巨变前夜。美国经济的问题,我一直都是偏谨慎的一派,与市场共识不太一样,美国制造业回流,商品投资不足,全球冲突格局重塑和2020年以来发钱养成的消费者的动物精神,不容易轻易停下来,通胀还会持续高位横住,需要美联储有定力。中国的复苏,当然是可见的还会持续,力度可能会超越我之前的预期,逻辑是疫情带来的出清可能比较深,那么反弹可能也会力度更大。但是这种复苏可能依然不会改变资本市场的运行逻辑,这种复苏带来的收益,只是小胜,小胜靠卷。没有颠覆性的赛道,爆炸性的流动性流入,市场没有大机会。如果没有地缘的意外,应该24年会比23年机会更大,情绪的修复需要时间,基民们21年的伤口,需要时间弥合。财富管理市场和整个居民资产管理的大底层政策依然没有变化的环境下,资本市场的运行依然是快牛和快熊式的,国人缺乏赚钱的资本品,但又每次情绪性的被资本市场伤害,但根据经验,快牛应该不会那么快到来的。


现在市场的共识是大盘风险不大,但方向上除了运营商等都有分歧,消费,地产,新能源,都形成不了共识,但消费和地产的基本面在向好,新能源的基本面在向下,所以未来一年左右消费和地产应该会好过新能源。如果地缘上不出意外,中国经济复苏的情况下,大盘风险不太大,海外流动性不会影响a股。但大的机会,短期依然是看不到的,依然只有卷小胜。上个月最热门的交易是港股,现在最热门的交易是人工智能,3月想必也还会有新的机会。但我们核心的仓位,只会拿着必然会到来的事件,等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