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乐观得太早。市场最后的下跌总是悲观情绪笼罩,对利好视而不见。9月我们进一步看好市场,特别是港股市场。
不同于市场普遍流行的各种悲观叙事,我倒是越来越倾向于认同:中国的经济转型已经接近成功。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地产周期下行,激进的开发商基本倒下,一个真正的重要的房地产周期结束后,中国经济依然没有出现危机。此时中央开始重启地产的需求,开始中央政府加杠杆对冲地产的二轮冲击。经济转型成功的重要依据是消费和科技的支撑力。
科技层面,我们肉眼可见中国在消费电子之后,汽车行业和新能源行业成为了高端科技顶梁柱,真正拥有全球竞争力并且掌握核心技术。未来,机器人行业和算力,有希望进一步提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似乎举国就差被美国制裁的半导体突破了,这方面,华为也有了一些进展,虽然不是革命性的变化,但是至少是一场重要胜利,战争形势的扭转,都是一个个小战场的胜败改变的。
消费方面,虽然钱包影响了消费力,但是消费的热情并没有褪去,消费者的长期信心并没有受影响。只是收入、地产、疫情后补储蓄的心态等等影响一些短期消费开支。消费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讲究品质、越来越理性。
我相信以上变化结合中央对活跃资本市场的态度,一个真正的资本市场大周期已经来临,未来的投资需要更加考虑长期股东回报,需要更加注重选股,因为消费和科技公司差异化是异常巨大的,这是一个华为,胜过100个小米的时代;一个宁德时代,是整个其他电池产业链公司市值几倍的时代;一个安踏的市值,是其他所有运动服饰加起来市值的时代。分化加剧、份额集中,坐电梯越来越难。
房地产到消费和科技的转变必然意味着这些。
另外一个大趋势就是出海。如今的出海已经不仅仅是制造业,已经扩展到服务业、文化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输出。相信这个趋势依然会持续。
另外,利率的长期宽松环境,似乎也是可见的。多一些信心,少一些恐惧。
看短期,相信中央对地产的政策已经足够扭转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但是对于整体贝塔的预期,恐怕也不容易给太高,所以选股非常重要,无论经济相关的成长股,还是经济无关的成长股,相信都会在风险偏好抬升中获得更好的表现。港股的弹性会得到体现,价值股和高股息预期短期表现会稍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