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后的走势大体上和预期差不多。市场情绪比较高,外资对复苏乐观,内资对复苏相对谨慎,但都不看淡市场。节后两天博弈了一把,但应该不伤市场整体的气氛,整体性的情绪可能还能持续一个月左右。
市场估值水平其实并不低,好的东西估值并不算便宜。今年可能是一个比较靠阿尔法的一年,也许只有地产行业存在系统性的机会或者风险。消费系统性的机会应该是不太可能的,20年底21年初的坑太大了。哪怕外资真的不停怼白酒们,内资也会把它们搬家到成长股和周期股上。也还有人关注所谓的疫情二次冲击问题,我觉得无论从基本面还是对市场的影响,二次冲击都可以不必在意,毕竟第一次都没冲击到。
市场短期的关键判断,其实就在风格、板块和个股上。这一波的情绪应该是集体性的,都在修复。偏疫情受损行业相对涨势更好,另外就是很多YY未来的短期难以落地的大概念表现也不错。我认为市场应该会再兴奋半个月~2个月左右后开始调整,幅度可能在10%以上,调整时间在2个月左右。调整后风格会偏向成长,一是因为估值性价比高,二是因为经济大概不会如这两个月交易得那么好。下半年最重要的机会应该是关注房地产后和少部分结构性悲观修复的行业。
最近市场的整体情绪总是让人担心的,过于集体性的乐观了,交易复苏有点太拥挤。从基本面来看,中高端的消费确实特别好,但大众消费其实就是一波疫情的一次性修复。未来的经济,一二线有产业有制造业过去资产负债表没有受损的行业比较多的地区,中高端消费可能会比较好,但三四线被地产和疫情影响大的地区可能短期难以修复。看中长期,有什么巨大的机会呢?我自己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一些大机会只能容纳很小的资金,但真正巨大的宏观机会和产业机会,似乎是看不见的。从流动性来看,国内资金短期应该不太可能回归,外资要看通胀和美联储的行动。相对来说我更加担心看不清的是外资这块,市场要有大行情,海外通胀和央行最关键。当然,真实世界的变化往往会让人想象不到,新的事件和产业变化发生了我们再来评估。
不管怎样,未来一年可能回归到选股。我们过去2年交的学费学到的知识,大概今年派不上用场了。
选股来讲,我们关注成长、周期和困境反转的机会,主要是新能源的结构性创新、金属和农业,以及影视、地产后、部分可选消费和医疗。今年可能计算机、医药和新出现的一些概念也会有不错的投机机会,但这些东西我们难以把握。
地产后竣工应该会比较好,相关的机会最大可能在玻璃等建材。装修方面,可能需要两个催化,一是销售面积的见底并重新向上,二是价格战的消停,这些都还需要观察。
影视相对来讲应该更有确定性。这个行业需求是刚性的,无非是供给层面的变化。过去主要是三个点:一是监管;二是短视频的竞争;三是供给侧的出清。监管来看,核心逻辑和对资本、教育等的引导类似,不是要一棍子打死,但是有上峰需要的发展方向。这几年行业基本慢慢摸清了套路,行业内真正留下来的行业中流砥柱们基本在自己的创造性、监管和观众的需求中找到了平衡点。另外,20大后,监管也换了人换了思维方式。短视频的竞争来看,这种冲击越来越接近尾声,时长影响已经不大。供给出清方面,一是过去靠资本和版权的时代过去,相关的平台已经不行了,流量明星也不好使了,留下来的玩家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好局面,那就是由于流量明星成本和版权成本的下滑,成本变低了,流量们都去直播带货了,拍片没那么好收割粉丝了,剩下了一些行业的中流砥柱的编剧和老戏骨,戏反而拍得更好看了。成本下滑,供给提升。另外,影视行业还有一个更好的因素,那就是供给质量提升会拉动需求,这与科技创新类似,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影视的需求会大幅抬升。我相信影视行业未来两年将有巨大的机会,也许某平台的近期爆红剧和春节档的两部大片就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